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基础巩固1.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纷纷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世界贸易也日益发展起来。下列是西欧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统计表(1500—1700年)。表中②代表的国家是()年份国家1500—1599年1600—1700年①705371②651770③—811A.葡萄牙B.荷兰C.英国D.法国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②代表的国家在“1600—1700年”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最多,这与这一时期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史实相符,故选B项。答案:B2.16世纪初,诗人德卡蒙斯自豪地描绘葡萄牙:“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这主要是因为葡萄牙()A.垄断了与东方的贸易B.宣布占领巴哈马群岛C.在美洲建立殖民帝国D.开始掳掠非洲的黑人奴隶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切断了阿拉伯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商业联系,逐渐垄断了与东方的贸易,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西班牙的殖民活动相关;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3.“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长远来看,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A、B、C、D四项中的国家都是受益者,但在激烈的竞争中,英国最终胜出,成为海上霸主和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故选D项。答案:D4.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当时,英国发动三次英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B.将北美洲和大洋洲纳入世界市场C.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D.保护跨越大西洋的黑人奴隶贸易解析:17世纪中后期,为争夺海外贸易优势和殖民霸权,英国与荷兰进行了三次战争,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5.在长期的殖民争霸中,英国最终战胜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从根本上表明()A.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B.英国有强大的海军力量C.英国经济实力雄厚D.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答案:D6.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的角度看,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在於()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C.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解析:从客观方面看,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从而有利於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D项表述本身错误。答案:C7.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主要是指()A.政治纷争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C.贫富差距拉大D.文化差异加大解析:西欧殖民主义者的早期殖民扩张,一方面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从而拉大了欧洲与殖民地的贫富差距。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宣告成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其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材料二1670年,查理二世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材料三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率领3000名雇佣军,击溃2万骑兵、5万步兵组成的印度军队,开始了由一家公司征服一个古老帝国的血腥历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和英国当时的经济政策。(2)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影响。参考答案:(1)性质:既是商业贸易公司,也是殖民统治机构。经济政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2)经营特点:政府保护;商业垄断;拥有特权;暴力掠夺。主要影响: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它们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二、能力提升1.17世纪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荷兰()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荷兰的相关史实,可判断D项正确。B、C两项指的是英国,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不是荷兰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答案:D2.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於伊丽莎白时代的是()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1558—1603年。从1607年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故A项错误;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霍布斯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D项错误。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故选C项。答案:C3.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扩张B.东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D.人才的流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西方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很多地区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之中,从而实现了世界的“统一”。故选A项。答案:A4.一位非洲学者对1650—1900年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的这张表格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非洲100100100120欧洲103144274423亚洲253437656857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C.奴隶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D.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非洲人口数量在两百多年里增长缓慢,而亚洲和欧洲人口均有大幅增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罪恶的奴隶贸易。故选C项。答案:C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70—1780年荷兰和英国海外商船队运载量(单位:吨)国家1570年1670年1780年荷兰232000568000450000英国510002600001000000材料二第三次英荷战争期间的一次着名海战材料三英法“七年战争”期间的基伯龙湾海战(1)材料一中荷兰海外商船队运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一中英国海外商船队运载量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其国内因素有哪些?(3)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事件与材料一中1670—1780年英国商船运载量的变化是否有关?为什么?参考答案:(1)①1570—1670年:运载量迅速增长,说明荷兰成为海上霸主。②1670—1780年:运载量不断下降,说明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2)发展趋势:大幅度持续增长。国内因素: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观点:有关。理由:荷兰在英荷战争中失败,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有利於英国海上贸易的发展;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成为海上霸主,直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