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第六十四章 对她的感情属于病态占有……(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8632 字 2个月前

把集市的事情敲定谈妥后, 梁萤去了一趟火药作坊,现在郡里的情况稳定,问吴元要不要把家眷接过来安置。

这回吴元没有拒绝。

他心里头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在这里找到了他存在的价值意义, 身体也比以前养好了不少。

问起俞州那边的情形, 梁萤也不知道四宜要僵持多久。

这会儿广陵还在跟他们纠缠, 倘若插手去夺,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只能静观其变。

之后在火药作坊耽搁了两天她才回太守府, 同胡志国商量差人去把吴元家眷接到永庆,随后又同他说起在集市修建商铺的事, 把细节一番商讨。

土地下放,蚕农副业, 扶持商户等等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让人们实在共同富裕。

胡志国还是挺佩服她的,在搞钱的本事上, 她总有很多奇思妙想,并且还不是空想, 而是一步步去落实。

这委实难得。

现在郡里大力扶持商户, 到处都贴了公文通告,但凡外地商户在郡里开铺营生, 初期只要到当地衙门提交了申请, 就能免半年商税。

不仅如此,郡内的商户到临都、雁门、俞州等地开铺, 也可先在郡内衙门那里开介绍信到指定地申请免税, 同样能得到商税优惠。

永庆郡内除了盐外就是蚕茧,隔壁临都那边还有造纸业,梁萤亲自过去进行实地考察。

当地最大的一家造纸坊在上宣亲自陪同走了一趟。

郡内盛产竹子, 陶家纸坊世代都在造纸,以前太平的时候还比较景气,如今是越来越不行了。

陶大郎得知官府的人过来,匆忙前来接迎。

他对梁萤的名号还是有所耳闻的,民间不知什么时候给她取了个绰号叫财神爷,说但凡她走到哪里,那里就能发财。

听到底下的人说起这茬,梁萤啼笑皆非,调侃道“我若是个财神爷,何至于要借粮打仗啊”

胡宣笑道“那是因为你把手里的财都散出去了。”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

陶大郎引着他们观看造纸工艺流程,过程委实复杂,得先把嫩竹进行浸泡,而后杀青,还得用石灰拌和放进大锅里煮。

一行人把整个作坊看了个遍,做出来的成品也有好多种,梁萤认真听陶大郎讲解工艺和每种成品纸的用处和利弊。

纸这个东西比不得其他,一般能用到的都是读书人需要的,对市场有一定的门槛。

梁萤想把纸坊盘活,让陶家纸坊专门供应衙门。

像永庆有二十三个衙门,衙门的用纸量需求比较大,还有学堂也会用到,让他们按衙门所需去做装订。

像什么账册啊,贴出去的公文告示,信纸等等,做成专供线。

陶大郎欣喜不已,这可是妥妥的大户

为了保障其他小作坊也能存活,梁萤给他出主意,让他把当地的小作坊也整合起来供应,因为以后还有俞州那边的衙门也可以采购他们家的用纸。

有官家给兜底,陶大郎心中激动,当即磕头跪拜,说道“多谢王长史扶持陶家,以后陶家纸业不会葬送在草民手里,实属万幸”

梁萤扶他起身,说道“农业重要,商业亦是同等重要,待你们家以后能挣钱了,可莫要偷税漏税,若不然绝不轻饶。”

陶大郎连忙摆手,“官家这般扶持我们,是断断不敢触犯律法的”

梁萤“你明白就好。”顿了顿,“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陶大郎“”

梁萤严肃道“你家能不能再做一点糙些软些的草纸什么的”

陶大郎“”

一旁的谭三娘忍不住掩嘴笑。

梁萤干咳两声,没有多说。

边上的众人也是一头雾水。

待他们出去时,谭三娘同陶大郎小声道“是如厕用的纸。”

陶大郎“”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纸是非常昂贵的,自然不可能拿去擦屁股用。而老百姓们更是什么法子都有,树叶,竹片,石头甚至还有用瓦片的

有道是瓦片揩屁股刮毒。

简直是菊花残,满腚伤

他们这群人大老远来了一趟,陶家热情做东,梁萤倒也没有推辞。

山里鲜货多,备下的菜肴丰盛,再加之春日里本就是野菜生长的时候,用腌制腊肉烩笋,春盘,鱼脍等,好几个品菜。

女眷们坐在一起唠家常。

梁萤会同陶家的妇人们说笑,起初她们还很拘谨,后来见她亲和,也都放开了。

人们在饭桌上热络笑谈。

钱氏也跟胡宣一起来的,觉得那份仔鸡好吃,给梁萤夹了一块。

仔鸡肉质细嫩,是用白水煮的,看着不怎么样,但蘸上清酱入口,味道简直是一绝。

谭三娘也赞不绝口。

梁萤对清酱生了浓厚的兴致,那咸鲜的豆香味儿,哪怕是蘸鞋底都能啃两嘴。

陶家妇人说山脚的周家就在做酱卖,他们家的醋也做得不错。

梁萤同谭三娘道“那等会儿捎些回去。”

谭三娘点头,“这酱顶好。”

下午回去时,她们果然在山下看到卖酱的周家,谭三娘去买了些,一同来的其他人也觉得他家的酱不错,也捎带了些走。

梁萤跟胡宣道“这酱顶好,下回贾家过来,让他们把周家的酱也带些出去行销,官盐和清酱不冲突,说不定好销。”

胡宣点头,“平阴的黑陶都能销出去,这酱肯定好脱手。”

两人在回去的路上边走边聊,就陶家的后续合作事宜一番商议,得先让太守府把平日里所用的东西给他们一个模板,让陶家按模板装订。

他们以前的经营模式需要更改,按客户需求定制,这样方才走得更长远。

另一边把大佛们送走的陶家人则陷入狂喜中,他们怎么都没料到会遇到这般大的机遇。

官家的生意,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听说俞州那边也打下来了,那得有多少个衙门啊,这么多郡的衙门都采用他们家的纸,简直是祖坟冒青烟才会遇到的机遇

陶大郎的媳妇秋氏喜笑颜开,说道“明儿得去陶家的祖坟拜一拜,说不定真是老祖宗显灵了,保佑咱们家世代流传了呢。”

陶大郎道“对对对,肯定是祖宗显灵了”

一家老小皆欢喜不已,以后光靠他们家是没法供应这么多衙门的,得把当地的其他小作坊联合起来一同供应,这样大家都能盘活生计。

那种枯木逢春的憧憬令他们激动不已,望着自家稚嫩的小闺女,陶大郎仿佛在她的身上看到了重生的希望,忍不住抱起她在脸上嘬了一口。

不过他也没有忘记如厕的纸,草纸。

那个的原材料肯定不是竹子了,是用稻草来做。

传说中的财神爷真真是会撒钱,走到临都,老百姓能分地,商贾能得利。

现在财神爷走到雁门郡,索性把当地的土地下放了。

之前程大彪也跟着搞过土地下放,由他带兵去打豪绅。

当地没几个县,地盘小,几天就把土地搞回来了。

鉴于当地村民已经春耕,在不动原地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划分。

梁萤亲自坐阵指点周太守等人操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当地就不需要搞蚕农副业了,直接做麻绣,梁萤同周太守道“待春耕农忙过后,让当地老百姓把道路修好,之后才把徭役取缔。

“唯有把道路修缮好了,我才能给你们把麻绣送出去,以后衙门光靠商税都能养活。”

周太守欢喜道“真能靠麻绣养活衙门”

梁萤点头,“这么多郡,肯定有机会,我先前已经让永庆孙家的铺子把麻绣铺出去了,如果好销,她自会寻过来。”又道,“官盐也可以把麻绣带到永庆的乡下,只要村民们喜欢,何愁卖不出去”

周太守“如此甚好。”

梁萤“不仅要让老百姓富裕,衙门也得跟着富裕,大家一块儿富。”

她的最终目标很简单,一带一路实现共同暴富。

待这边的土地下放接近尾声,梁萤才回河城去了。

她前脚进河城,后脚张议就从平中那边回来,也已经完成了土地下放。

梁萤问起韩二娘办的差事,张议撇嘴,言语里虽然不屑,但也没有诋毁,还是挺认可的,只说了三个字,可堪用。

梁萤甚感欣慰,堪用就行。

晚上她和赵雉说起在永庆卖地皮的事,赵雉半信半疑,发出灵魂拷问“就乡下那地也能卖出去”

梁萤“那是自然,只要有人气聚集的地方就能卖。”

当即同他算了一笔账。

他知道她是搞钱小能手,但能把乡下的地皮忽悠出去,委实不靠谱。

这阵子两人分头协作,她管治内,他管兵丁。

之前潜逃的不少俞州兵又折返回来了,陆续被收编,目前他们已经拥有近两万兵。

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

梁萤心中颇有几分小激动,“有这么多啊”

赵雉点头,“所以打下其余三郡和广陵指日可待。”又道,“那些兵知道咱们打豪绅分土地,都觉得我们这帮土匪靠得住,去而复返,委实难得。”

梁萤高兴道“真好。”

赵雉得意道“我还劝降了一员大将郑曲,就是当初守河城的校尉,他愿意归降了。”

梁萤笑眯眯道“那敢情好。”又道,“张议说平中的金都尉也堪用,是个拎得清的。”

赵雉点头,“日后全部收编回来重新部署。”

梁萤“永庆那边也需重兵把守。”

赵雉“永庆让奉三镇守,那毕竟是我们的老巢,其他人信不过。”

梁萤“待这边的局势稳定了,把陶二郎等人也调过来培养。”

两人就手里现有的人员安排一番商议,内外兼修,齐心协力把俞州从战火中建设起来。

待到春末时,一直跟四宜死磕的广陵兵放弃了围剿。先前他们始终不甘心在四宜上磨了数月还拿它不下,结果越磨越疲软。

耗粮耗兵,最后权衡利弊,还是选择撤了。

河城这边捡了个便宜。

得知广陵撤兵的消息,赵雉当即命姜怀从平中回来,他要亲自带兵去剿灭夏氏。

出发那天,梁萤在城门口送行,从袖袋里取出一只护身符,说道“这是老夫人给你求的,带在身上,能保平安。”

赵雉接过,不要脸道“他们说河城也有一家寺庙,非常灵验。”

梁萤没好气打了他一下,“下次给你求。”

赵雉想抱抱她,又觉得这么多人在场不好意思,索性从姜怀开始抱,拍他的肩膀道“河城这些日就靠兄弟你照看了。”

姜怀应好,说道“秀秀早去早回。”

赵雉又接着抱张议,许正英,一串跟着抱过来,最后才如愿以偿抱到梁萤。

梁萤忍不住掐他的腰,瞧他那点小心思。

那家伙这才心满意足离去。

之前广陵久攻不下,他们这帮土匪过去了,直接投火药桶轰炸。

郡里的兵本就被广陵拖得疲惫,哪里受得了这般乱炸,不到半日城门就被破开。

那夏氏唯一的栖身地失陷,再次慌忙逃跑,侥幸奔往郡内的沛宁县落脚。

沛宁是他们的老家,就好似安县老百姓跟安县兵一样,整个县城里的两万人负隅顽抗,共同抵御这群土匪。

赵雉差人去劝降,只要他们把夏氏交出来,便不会攻打沛宁。

接连劝降数日,结果那边异常狡猾。

当地县令打着愿意议和的名头把赵雉派进县城谈判的几名士兵给杀了,并且还把他们的头颅抛到城外挑衅。

此举引起众怒。

赵雉站在远处,冷冷地望着城门上的叫嚣,权威受到挑战,骨子里的土匪血性瞬间被激发出来,残暴不仁。

旁边的土匪义愤填膺,咬牙切齿问“大掌柜”

赵雉隔了许久,才平静地吐出两个字“屠城。”

命令一下,那土匪当即高声道“屠城”

简单的两个字,把官兵们心中的魔鬼释放而出,让整个县城给夏氏一族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