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一座马王庙,秦良玉在和马家族人祭拜过先祖马援之后,还不无感慨得提写了一首流传千年的诗篇:
沅水千峰成堡垒,壶头一病困英雄。凯歌未奏身先死,悔向五溪轻伐戎。
却未想到这首诗不但映衬马伏波,更是成了一代女军神的谶语。
女军神当日在荆州城外跨上战马要巡视军队,却是一阵头晕,从马上栽落下来,不日便薨逝了。
霸王卸甲,英雄冲暮,大明国朝,君臣恸哭。
人生不过百年,虽然女军神已故,虽然她的故去令大地悲泣、令日月失声令苍穹落泪,但生命的火种绝不会熄灭。
三军皆缟素,百姓敲丧鼓,马家和秦家两代儿郎在灵前答礼。
同样身穿缟素的朱天浪,油然还记得和女军神那最后一顿喜宴,还记得生死离别时秦良玉飘忽却并不浑浊的眼神。
女军神在临别前,所有亲人都围绕床前,还有天浪也一直陪着。
弥留之际,伟人眼神恍惚,依稀是在回忆什么。
四十年戎马、一生百战,杀敌数十万,恐怕能在人生中最后时刻回忆起的,还是那场自大明盛世垂暮以后,千年青史之中最最荡气回肠的浑河血战吧?
无敌之师——白杆兵,是秦良玉结合及笄后研究出的秦家军阵,打造的一支兵种。
这兵种以白蜡杆制作的白杆枪作为武器,十分适合西南地域山川居多的战略地貌。
此物以白木为杆,枪头后部带钩,类似古代的戈,杆尾还设计了一个铁环。
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还可作为锤击武器用来打击敌人。攀登高山时,那长枪与长枪又可钩环相扣,天险变通途真的不在话下。
天浪眼中的秦良玉,很亲切。
结婚是比武招亲,年少成名是从走路遇见一只土狗咬人,她拦住断喝,然后那只狗便灰溜溜夹起尾巴跑路开始的。
她很喜欢和别人讲马万年甚至马祥麟小时候的趣事和糗事。
她也曾走过贵州崎岖道路时,同天浪这些年轻人一起一边说笑,一边牵马登山,从不辞劳苦。
她说打仗,是积小胜为大胜,而《明史.秦良玉传》中说: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青史和熟人眼中都有一个秦良玉,然而在国朝三百年中,有这么多夺目的将星,为什么秦良玉会是唯一的一位可以代表所有汉家女子在上下五千年的正史中大放异彩呢?
几乎每个中国人提起巾帼英雄的故事都会随口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来。
花木兰替父从军啊、杨门女将代夫出征啊、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啊。
可这些都只是在民间流传着的故事,也有的是出自民间戏曲的描写、还有的出自小说中的演绎。
民国时期的戏曲中还大力褒扬过秦良玉抗倭呢,您说那不是关公战秦琼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