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对他说了这些话的人到底相不相信自己说的呢?
张存仁和范文程二人当初忽悠了洪承畴,这二人是极力促使皇太极劝降洪承畴的主谋。
今日洪承畴的这番话,就算是对张存仁当年力劝的一次‘回报’吧。
初春的长江下游忽然下起了雪来,这雪花明艳澄澈,如诗如画,让江山显得分外妖娆。
雪花落在初阳的大地上,往往不久后,便会化作淤泥,洪承畴讨厌淤泥,他很喜欢雪。
送走了张存仁,洪承畴走出了应天府。
市井上的人流、身后的随从都被他视而不见了,去太平门、登神烈山,在山与湖的交界处可以好好感受这个世界。
他只要好好的欣赏一下这皑皑白雪,这雪中有他思绪万千的回忆、有着令他足以荣耀的过往。
自幼好学的洪承畴因为家境贫寒,11岁便辍学了。
此后他一直帮助母亲经营豆腐坊,每日里起得很早帮母亲做完豆腐、豆干后,还要将做好的豆干拿出去卖。他洪家一个父辈的本家——洪启胤在老家办了一个学堂。
每当洪承畴卖完了豆干后,总会到这个学堂的外面去听课。
因为都是本家,洪启胤也不去赶他。
久而久之后,洪启胤反而被他的求学之心打动了,决定免费教授他。
此后的洪承畴开始潜心的寒窗苦读,自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他终於在23岁时考中了乡试,得中福建省举人第十九名。
第二年的入京会试便一举登科,获得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朝廷授他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
因才高而识人,所选拔的人才令朝廷非常满意,而后逐年迁升,并於十一年后升陕西督道参议,谁知次年便发生了陕北农民大起义。
起义军兵围韩城,也就是目前傅山驻守,并阻挡了清军平叛,成为陕西义军面对清军的桥头堡的地方。
杨嗣昌的父亲杨鹤时任陕西总督,因为无将可用,便命令洪承畴领兵出战。
朝廷安抚流寇的政策始於杨鹤,其子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便是得其真传。
洪承畴因为解了韩城之围而被杨鹤重视,此后的五年逐渐成为总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五省军务的督师。
杨鹤安抚流寇,朝廷给的安抚银子不足一成,导致流寇大部复叛,杨鹤论罪当死,背负了养寇在一方,长乱满中原的黑锅和骂名。
而他的继任者洪承畴又历经五年鏖战,针对起义军的作战使得洪承畴一步步成为了明军镇压起义军的最大功臣。
这样的故事真的可以归类到励志的范畴,从自幼的贫寒再到终於让他取得了理想中的一切、并位极人臣,这时的洪承畴才不过41岁。
这让他感到骄傲,也令他对自己获得的权利与荣誉,倍感珍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