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栋带着主力兵马投降了,大部分官吏也都器械投降了。
四月二十一日,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歧凤拔营出降清兵。
二十五日,清兵又炮击城西北隅,扬州城墙遂陷入清军之手。
城破的那天,扬州知府任育民衣冠齐整地坐在大堂上,不屈被杀,全家投井而死。
至此尚誓死追随督师史可法麾下的将领,唯有都督刘肇基以及他的四百余残部,还有的,便是誓死不降的扬州百姓。
四百余守军和百姓仍不投降,继续与清军进行最后的巷战,史可法知道,是该到了送女儿突围的时候了,否则女儿身死是小,恐怕被清军俘去,必遭凌辱。
清军脱手而至的投枪落在明军的阵内,弓矢如蝗,炮声密集,扬州的末日近了,史可法恍然不觉。
名为督师,实则无兵无将的史可法,朝廷甚至连卫队也未派给他,便让他只身来到扬州,督师江北防务。
而江北四镇没一个听他的,他没有兵,没有仆人,史长歌武艺不错,史可法受命来江北之时,史长歌强烈要求一起来,服侍父亲起居并保护他。
“为父很想把酒为你践行......”他说的好像是寻常友人的送别,完全不像是一场诀别。
史长歌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儿啊,不要伤心,也不要害怕,是人皆有一死,你的突围,并非苟活,只是为了帮为父,帮大明继续战斗。”
史可法为女儿拭去面颊的热泪,“国破的诗,醉人的酒,便是人生百年的苦涩。
而脚下的长江水并非是一江水,而是一江酒啊。”
想我史可法,於朝中失势,孤守危城,朝中同僚皆为看客,他们看的是我史可法的笑话嘛?非也,他们看的是自己的笑话,天大的笑话!”
“哪怕城破人亡,我史可法亦能善始慎终,由后人称颂,而马士英、刘孔昭等之流,必遭千古唾弃。
只是遗憾我本想借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矛盾,檄各镇援兵,最后仍是无一至者,这并非我史可法的悲哀,而是整个大明,整个汉家的悲哀。”
船尾遥望父亲,史长歌挥泪告别,头都磕破了,从瓜州到京口,女儿家一直泣不成声。
她在为父亲的牺牲哭泣,在为扬州的死难者哭泣。
扬州陷落后,多铎连日屠城,百姓被杀逾八十万,史称“扬州十日。”
站在梅岭,矗立梅树下的史长歌,手里攥着父亲当年留给她的两封遗书。
当时父亲交给她的遗书一共五封,一封写给福王,痛斥马士英阮大成奸佞误国,慨叹扬州不守,南京必失,弘光朝危矣。
第二封和第三封是让史长歌突围后交给她的祖母和母亲的,史可法身后,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母亲,妻子,女儿。
在写给史长歌母亲的信里,他想问问妻子在他死后的打算。
他於信中说:“北兵於十八日围扬州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
史长歌於河道潜水,突围后回到南京城,将裹着油脂的信笺交到祖母和母亲的手中。
她清晰记得,母亲从史长歌手中接过信后,默默读完,默默含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