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第941章 九江(1 / 2)

残明霸业 天漄行知 1700 字 4个月前

第941章 九江

“可他们的敌人无论是做出哪种选择,最后都避免不了覆灭的下场,首先分兵防守主要城市和必争之地就会被清军主力形成的拳头各个击破,这个可以参考清军灭弘光朝以及蒙古对金朝北京和开封的作战。

如果对手出动主力寻找清军进行决战,那么他们也将在清军精锐骑兵的攻击下,落得个想跑也跑不掉,想打却追不上的下场。

这种战例可以参考清军与李自成的山海关之战和清军与张献忠的凤凰山之战,蒙古与金的野狐岭大战和三峰山之战。”

天浪说出这些战例,显然王进才等人未必都知道,甚至应该听都没听说过,但是他们却认真的在听,努力的想。

包括陈友龙在内,把淮扬大战打成这副惨样他自然也不想的,只是人有能力不同,陈友龙他们其实都希望能够找出面对清军时可以战而胜之的法宝,如果扬州城外的大战不至於惨败,陈友龙自然不会对支援史长歌产生畏缩的情绪。

天浪继续说道:“怎么样针对蒙古和满洲军队的特征设计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斗争策略就是战术上我明军与敌人作战的胜负所在。

然而朕还想让大家认清楚我们在此前都做到了什么,从永历二年初至今的数次作战中,虽然每次战役都令我军损失惨重,可为什么我军的主力却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呢?

这就是我们做到了的,我们虽然每次战役都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我们每次战后都仍有足够的实力同建奴继续对抗。

能保持这样持续战斗力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每次战斗的初期,我军的主力都令清军无所寻觅。所以我军还能够在战后一次次的扩充后,越战越勇,总兵力也在一直不断的增加。

如果众卿能够稍微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用建奴的作战方法在同建奴作战,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敌不动我动,哪里的敌人虚弱就打击哪里;敌若出击,我就留出一个宽大的战略纵深,消耗、分散敌人;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得失,不以一战的胜负为胜负;将战术重点放在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调动敌人为辅之上。

虽然损失的兵力仍然巨大,却总好过被建奴灭国的下场,也许这也是现实条件下我们能够选择的与建奴斗争的最好方式。

而这样战术的运用,敌我两军所应具备的基础却并不相同。我军对於这种战术的成功运用,必须建立在自身整体的军心、民心团结稳固的基础上,并以政府强大的向心力和财政力为依托,逐渐提高军队自身的战斗力和规模,逐渐扭转敌攻我守的战略局面。”

天浪的话像是肯定了淮扬之战的作用,虽然战败了,却并非对整个南直隶战场起到了负面作用,至少孟乔芳、李国翰、佟养甲退兵了,洪承畴期望中的多尔衮大军主力也没有出现,南京则真正成为了一座孤城。

说到此战对南直隶战场的积极作用,天浪显然已经有些心潮起伏,他起身来到了窗边,凭栏远望,做指点江山状的说:

“淮扬会战也再次暴露了我军由於缺乏骑兵部队,在野战中所体现的劣势,王允才和王进才两位将军几次都差点儿面临被孟乔芳和李国翰全歼的命运,若不是背靠着扬州城,又有城内的援兵接连而至的话,全军覆灭将难以避免。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好的方面,首先是看到了我军主力虽然经验还有欠缺,可战斗力切实的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