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出局
巴山眼泪依然是哗哗滴对他喊道:“大哥!”洪承畴也哭道:“兄弟啊!”
巴山再喊一声:“大哥!”
洪承畴又回了一句:“兄弟啊!”巴山用洪承畴的袍袖抆着自己的鼻涕,颤着哭腔说道:“大哥,你我不求同年同日生!”
洪承畴转头目视着远方对着空气怅然哀鸣:“但求同年同日死!”
本来好好的一封慰问电,被巴山和洪承畴搞成了誓师大会。
现场无比豪迈悲壮的氛围感染的信使都忍不住痛哭流涕。再与南京众将依依惜别后回去覆信。
迈出南京城时还在感慨道:“这二位将军就是我们的刘、关、张啊!”
也不知道他这数是怎么查的,人家就两个人演戏,他硬是说出个桃园三结义来。
信使走后巴山和洪承畴二人共饮了数杯烈酒,尽兴而散去,戏就是演给信使看的,信使走了,俩人还眉来眼去个什么劲儿啊?喝几杯酒,客套两句该散就散了。
可巴山虽然刚刚是猜透了多尔衮的用意演了一场视死如归,但是他一回身可真的是去加紧准备城防事宜。
给多尔衮演这一出的最大价值能否在最后得到体现,首先得确保他最后还能活着。
如果到头来连小命儿都没了、呜呼哀哉了,那岂不是弄巧成拙吗?
另一边,洪承畴回去自己府上,便马上写了封投降信,叫自己的亲侄子送出了南京,洪承畴的侄子让城外的明军带领着将信亲自交到了天浪手上。
南京城内虽然也有大明的锦衣卫密探,这些人也还是和洪承畴一直保持着联系的。
洪承畴甚至知道这其中几个人的名字,但是知道归知道,并不代表他可以将自己全家的性命交到这些素未平生的人手上。
而此时,南京归来的清军信使也将巴山和洪承畴的承诺带到了多尔衮的面前,多尔衮在得到了信使的回复后心里也非常满意。
二人的答覆正是多尔衮所期望的,他希望二人在南京战斗到最后,至於南京的得失与这二人的生死反倒是其次的了,如果这二人的部队在大明的故都能够证明清军的无畏。
打出八旗的军魂,那么死又何妨?多尔衮所要的就是南京清军在精神上的胜利。
但是当信使回禀之后,多尔衮仍然口是心非的拍案喝道:“巴山、洪承畴真真匹夫之勇,这么做会误了朝廷、误了他们二人的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