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愧不敢受
芊芊不置可否,只是侧卧在天浪的身边,眼睛还是眨呀眨的,她也是依然没有睡意,轻轻的说:“算了我的相公,想的这么多好不伤神。思也好、哀也好,都是意气用事罢了,能否鉴之才最为重要。
皇太极需要他投降,为此不惜送上自己的妃子,看重的却未必是他的能力,而是他作为大明五省督师,来投降时引起的轩然大波的震撼。”
芊芊搭着天浪肩头在他耳边轻声问道:“你看上他什么?贰臣的身份么?无论他把投敌说得多么高大上,多么为国为民,这种毫无底线意志力为渣的臣子我都只能对他呵呵......”
芊芊说的没错,能否鉴之才最为重要,不禁要借鉴历史,还要借鉴皇太极和多尔衮对如何使用洪承畴问题上的态度。
皇太极事情,洪承畴多少还算是个谋臣,到了多尔衮时期,他遭受打压不被重用并非只是因为与大玉儿一言难尽的绯闻,他投敌的黑历史也是重要原因。
至於天浪的遗憾,其实也是对於整个大明皇家的遗憾,别人鄙夷洪承畴的黑历史,而在天浪看来,若是大明百战百胜,洪督师便成不了贰臣。
天浪肯定是杀伐果断的,不过他遇到问题首先会自省,便如他在陈友龙排挤史长歌的问题上也可见一斑。
那些年,崇祯帝治下的大明朝如果不失败,也许将会有更多的苍生、百姓,白骨露於野,中华大地也许真的会千里无鸡鸣。
这最后众叛亲离的下场,也许就是孟子曾经曰过的:“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因为崇祯帝的失败,三饷也就不存在了,减轻了税赋也就挽救了这个国家的许多饥民。
大明苛政的戛然而止,使得这个国家并没有最后出现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惨象。
这么说来,大明亡了,百姓得到了喘息,如此大明朝的败亡便是值得的,当年民心的取舍就是正确的。
“四郎这么看重清廷的汉臣,是否将来像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那些人都可以重新为我大明所用呢?”
两人在如何任用贰臣的问题上打成了默契,芊芊自然也便不排斥贰臣了,她巴不得清廷的文武大臣全都投降过来,那么也便不用打仗了。
芊芊搞怪的想法让天浪一阵哑然,他头枕双臂,懒懒的说道:“洪承畴和吴三桂等人还是有区别的,虽然他比不了祖大寿对崇祯爷的苦大仇深,更是比不了祖大寿投降清廷后的一言不发,但是这洪承畴比起吴三桂来说,他更像一个忠臣,而吴三桂的行事更多的是为了私利。
仇恨崇祯皇帝是他舅舅祖大寿为了袁崇焕的死而怀恨,跟他吴三桂又有什么关系,何况崇祯爷对吴三桂一直都极为厚待。
所以吴三桂的自私自利是扯不上什么国家大事的,凡是因为个人私利而出卖祖宗的人,都可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留着又有何用?”
嘴上骂着吴三桂,而天浪的内心却同时在告诉着自己,接受洪承畴的投降一定是正确的,他还会是那个一心一意为大明皇帝,生怕毁却了自己名声的即胆小又聪明人。
只是天浪心中强迫自己达成对洪承畴的部分信任,他的临阵倒戈,在正在进行的南直隶战场,是明军取得胜利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