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第958章 刑不上大夫(2 / 2)

残明霸业 天漄行知 1744 字 4个月前

这样的下场、结局,究竟是讽刺了整个天下,还是只玩笑了袁崇焕一人?

1630年,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磔(zhé)”死。

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更令整个大明的忠良从此心有余悸,为止心寒。

直到历史上的1772年,才由袁督师的敌人--大清朝的干隆皇帝下诏为他平了反,这个更不需说了,所有的不仁不义、不清不楚以及对那个时代、对那个朝廷的一切嘲讽,尽在这一纸磔刑诏书之中,留给人无尽的遐想。

辽东将士中,祖大寿是唯一亲见自己主帅在殿前被捕下狱的。

因此在看到自己主帅入狱后,祖大寿一怒之下领兵反叛,毁掉山海关东走。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那位天真可爱的袁督师还在狱中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书信劝他回头,这才又把他感召了回来。

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大明智囊们,你们有这样的办法吗,你们可曾想过袁崇焕的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吗?

后来祖大寿的母亲及孙承宗又劝他日后奋勇杀敌以此来赎出袁督师。

在辽东将领中,他是营救袁崇焕最尽力的一人,甚至他还曾请求自己削职为民,以自己的官阶赠荫来换回袁督师的性命......可最终我们的袁督师还是被他奋勇保卫的那些人给千刀万剐了。

袁崇焕死后,祖大寿率领袁崇焕旧部,这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继续保卫了大明朝十年,从大凌河直至最后在锦州投降。

当然了,祖大寿的这种保卫是有条件的,因为此后以后他再不入京,只是独自坐守这锦州的城防。

这之前於大凌河之战失败后的向后金诈降也就不用细表了。

无论袁崇焕是否专戮了毛文龙,您崇祯爷就算想让袁崇焕去死,判个腰斩可不可以?

古人有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一个在宁远大捷中以守军万余人抗击后金军六万之众,让后金军损失了一万七千人,还炮伤了老汗王努尔哈赤,最后令老汗王伤郁而终,带给了明军同后金军作战以来第一场胜利的人会“擅主和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