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币材上分,有金、银、铜、铁、铅,铜钱又分红铜、黄铜、青铜,而以红铜最常见。由於制作精良,为当时我国民间所乐用,成为流入我国混用的方孔圆钱之冠。
这八枚宽永通宝均是新通宝,也就是1688年以后铸造的,质地为红铜,完全符合“宝字末二笔分开,叫分足宝,轮廓端正,字较细”的特点。
骆天看完了让袁杰小心地收起来,将结果写了下来,袁杰出来的时候就又带出一件东西来,这件东西骆天一看就失笑了,这个东西勉强能够称为古董吧,可是却值不了多少钱,一千到顶了,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件普通的房用,其实归於生活用也可以,这是一件臂搁,竹制的。
臂搁顾名思义就是搁手臂的东西,又可以叫做“秘阁”或“腕枕”。臂搁外形扁片长条状,在竹刻类中,是常用的具,也是深受人喜爱之雅玩,挥毫之余,把玩摩挲,日久温润而见神采;而竹刻臂搁更是竹刻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明、清两代名家都有精传世,例如朱松人物图臂搁;清代中期以后,竹臂搁几乎取代了笔筒的地位。
想到这个小东西在清代的时候居然是人必备的具之一,骆天就有些哑然失笑了,人人在写字的时候壁下搁一个竹片,这就是独特风景线一道,再看眼前的这个竹臂搁,上面雕刻庭院小景,其山石取细皴,楼阁建筑,甍瓦楞豁,榱桷俨然,运刀流畅,线条窍巧。虽然不是名家作,可是雕工也精妙,只是可惜,边上磨损得有些厉害,这是清中期的一个竹臂搁,算下来一千块足了。
再看最后一件东西,这是一个携壶,叫穿带壶、穿带瓶、背水壶、背壶等。它是典型的泥质制,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是:喇叭形口,瘦长鼓腹,腹部有一对环耳。携壶流行於宋、辽、金、元、明、清各代,白釉、黄釉、白釉绿彩制比较常见。携壶是古陶瓷瓶式,因为壶的两侧有穿带或绳的环耳沟漕而得名。
这是一件清末的携壶,相完整,通体暗红色,十分讨喜,骆天写下结论后,舒了一口气,连忙站起来准备离开,袁杰跑过来:“骆天……”
“好了,你有空就找那位廖小姐道个歉,这个事情也就结了,对了,这里有地址。”骆天将廖初晴的地址给了袁杰,又交代他:“别忘了给她买点礼物过去,态好点。”( 极品鉴定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