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宁问“你有什么事儿这么高兴啊”
蔡解放和邓秀宁说“你要是知道了,你也肯定高兴。”
“怎么说”
“我刚刚进你们学校的门的时候,就看到你的后座和她哥在门口,她正对着她哥一顿打骂,说她那个哥不如你这个哥。”蔡解放说着,还挑了挑眉,觉得得意非常。
确实,就算是放眼全校,也没有蔡解放这样一个哥哥,对妹妹那么好那么贴心的。
邓秀宁果然高兴了,说“那是他活该,谁叫他当初就助纣为虐,还帮着他妹抢我的书的。”
不是每个妹妹都像邓秀宁这样懂事又乖巧的好吗。
蔡解放点头“可不是嘛我觉得你后座就是被她家里人宠坏了。话说回来,那么多人宠你,你怎么还是这么好呢”
邓秀宁微微脸一红,说“我就是这么好,现在有了对比你知道了吧”
“当然知道了”蔡解放说。
也难怪后座那么得意抢了那本书,不过是那样就能有心理上的优越感罢了。
不仅在书的事情上,其他的事情,坐在后座的金丽儿也喜欢比。
只是这时候读书的女孩子不多,全班五十个人,只有十多个女孩子,而其他的女孩子要么家境没那么好,要么个人水平和能力没那么高,于是金丽儿就盯上邓秀宁来比了。
这不,邓秀宁因为英语水平不错,被英语老师选为了英语课代表,金丽儿就自荐成为了语文课代表。
邓秀宁被选为学习委员,金丽儿就自愿成为了文娱委员。
这下不仅是邓秀宁自己个儿,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感觉到了中间的明争暗斗了。
如此一来,邓秀宁想安安生生地好好读书,默默提升成绩和水平,好争取考上高中,将来考上大学的计划,就这么被打乱了。
班主任还在台上说“我看邓秀宁同学和金丽儿同学形成的竞争,就很好,就是要互相比较一起进步,这样一起学习动力会更足”
邓秀宁扶额,老师是从哪里看出来两个人是良性竞争的关系的,明明是金丽儿追着她不放好吧
也难怪老师一直把金丽儿的位置,安排在自己的位置附近,原来是这么看金丽儿针对自己的事情的。
蔡解放有些看不下去了,说“要不,我去找你们老师说一下,让她把金丽儿从你身边调走吧这样多影响心情啊”
邓秀宁觉得没必要“那倒不用了,虽然她总是对着我吹胡子瞪眼睛的,可是有这么一个人在我旁边坐着,时时刻刻都想着要超过我的事儿,我还会生出一些动力来呢”
去找老师,让她把金丽儿调走,弄得好像她怕了金丽儿似得。
她邓秀宁当然不怕了,更不怕金丽儿会在学习之类的事情上超过自己。
而且,根据邓秀宁的观察,金丽儿虽然比较没礼貌,而且不讲什么规矩,但是人倒不是特别坏,不会使阴招之类的,她的招儿都在明面上,有什么不高兴的,就直接表现出来了,有什么不满不服气的,就会直接来放话,对她邓秀宁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听了邓秀宁的话,蔡解放才放了心了。
终于到了周末,在学校借宿的学生,也可以回家了。
在周五这天,驻地进城的车,都会将返程的时间调晚一些,好接他们这些在城里读书的孩子回去。
一上车,早就和邓秀宁熟悉了的司机问“秀宁丫头啊,你觉得新学校怎么样啊”
邓秀宁说“还挺好的,不仅教文化知识,还培养学生的素质,很全面很负责。”
那些规矩道理素质之类的,人不是生来就会的,都是要教的。以现在的文盲率,许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所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素质以及规矩意识,这个重担就落到了学校的头上了。
幸好邓秀宁的学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是第一中学,肯定是最好的了。其他的学校可不会有这么好哦。”司机好像很懂的样子。
邓秀宁笑了笑,说“别的学校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呢。”
她不了解的事情,还是不要贸然评价为好。
司机颇为欣赏地看了她一眼,这孩子竟然没有就此就炫耀起来,也是难得的人了。
只是,同车的吴二妮脸色很不好看。她虽然也考上了中学,但是考的不如邓秀宁,没能进去一中。听到司机夸一中,她当然就觉得心里不舒服了。
不过,邓秀宁早就懒得理会她了,只和蔡解放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心也早就飞回了家里了。
平时不觉得,直到离开了家,才发现家里真的是最好的最温暖的地方。
在外上学一周,再次回到家里,有一种倦鸟归巢的感觉。
邓秀宁将书包一放,就忍不住一下子扑倒在了床上。
朱凤英说“你要是累了,就换身衣服躺一躺,别就这样躺下了,身上的衣服不干净呢”
邓秀宁哼哼唧唧地说“我想我自己的床嘛”说着,还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还是家里最舒服了。”
朱凤英瞧她那样,也舍不得说她了,这么多年来,邓秀宁还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家呢,在外头想家也是正常的。
无一例外的,家里人也要问一遍邓秀宁在新学校如何,蔡解放在新学校如何之类的。
两个人叽叽咯咯地把学校里的琐事说了说。
蔡解放是习惯了自己住校的,倒没什么不习惯的,还因为朱凤英带菜的方法不错,南边的菜就算是凉了,油也不会结成一团,所以吃起来也清爽舒服些。便觉得在这边读书,比在家那边还好过一些。
朱凤英只把他当成亲孙子疼的,也心疼地说“这孩子,以前吃苦吃多了,现在吃不那么苦的,都觉得甜了。”
蔡解放摇头说“没有那么坏的,奶奶,我们这读书的日子,准时上课下课,一日三顿吃得饱,岂不是要比邓叔叔他们好多了”
因为时刻戒备着越南那边,邓奎先他们的作战训练也从不敢放松,研究战况和战术之类的工作,也从不敢松懈,于是他们常进行一些野外作战训练之类的,营这一级的是要上战地指挥的,自然也要跟着跑来跑去的。
“好孩子,她们吃的苦,你们记得就行。你们可千万要好好读书,将来咱们比美帝国主义厉害了,他们就不敢来欺负咱们了。”
朱凤英不懂国际局势,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觉得读书就是个好事,读书能让人变得聪明厉害,读书越多越好。看邓奎先就是因为在部队学习读书了,才越来越厉害的,林琳也因为读书多,就显得比别家的媳妇聪明有本事。
蔡解放重重的点头“我们都是这么想的呢”
“对了,爹什么时候回来呀”邓秀宁问。
如今不仅是南边在紧张备战,全军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今年更是举行了全军大比武,几个军区都派人参加。
而邓奎先就有幸被选为驻地代表队的领队,去北京参加此次比赛了。
虽然去的人也不多,但是大家都很期待他此行的成绩。
“他也没怎么和家里联系,不过按时间算,也快回来了。”林琳说。
说起这个,蔡解放也兴奋起来,说“我可太期待邓叔叔回来了,一定要他好好讲讲比赛场上的那些能人,肯定都十分厉害。以前军校里就有很多厉害的人,什么格斗擒拿能手,什么神枪手,那时候我就顶爱去看他们比赛的,可惜这次是去不了了。”
“除了你邓叔叔,你爸也应该能给你讲讲吧”林琳问。
蔡解放说“那我就不知道了,他的工作上的事,不会和我们说太多的,就算是要说,肯定也要等到比赛结束以后,事情都尘埃落定了,才和我们说一说的。”
“那你就耐心等等了,你爸知道的应该会比你邓叔叔知道得多。”
蔡解放点头“反正我有那个耐心等着。”
聊完了邓奎先的事儿,林琳又说起了学校的事儿,“今年留级的学生,比往年都要多一些,倒也是神奇。”
“怎么说”
“我很多同学都留级了嘛”邓秀宁问。
其实,部队的孩子大多都读书,能安安稳稳上完小学,都是因为部队环境的缘故,放在全国来看,是读书率很高的地方了。
当干部的大多有些文化,知道学文化有用,学校又能当托儿所用,所以都乐意送孩子去学校呆着。而且周围的人都送孩子读书,就你家不送,显得太不合适了。
但是要说送孩子读更多书,大多数人就没那个追求了。
这年头的工作都是包分配,根据每个人的出身,工农兵等进行划分,工人的孩子还是进工厂抱铁饭碗,农民的孩子依旧种田,部队的孩子,自然都是计划着送到各处历练,然后看能不能安插到哪里,获得个职位之类的。
文化水平是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你属于哪个阶层,家庭成分是什么。读书的用处没那么大,家长们自然也不热衷于送孩子读很多书了。
像邓秀宁这样,学习好,又一直努力读,早早立下目标说要上大学的,也不多见。
和外人说起来,别人也能理解“林老师家都是当老师的,以后邓秀宁读出来,如果不当兵,也能去当老师,人家多读书也有路子,当然就要读下去了。”
林琳点头说“那些没考上中学的,大约有一半回来重读五年级了。”
重读就意味着是想考中学的,不然第一次读完,顺利毕业后,就拿个小学毕业证书就行了,没必要读第二次。
“都有谁啊”邓秀宁好奇地问。
不到开学,也不知道谁会重读五年级。
“你熟的几个,比如朱前进啊,李晓红啊,都回来读了。”
邓秀宁倒吸了一口气“朱前进他好像不怎么聪明的样子,再读一年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李晓红,她家里竟然乐意让她还读书”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