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的女子,柔情的铁骨史将军,在满山的敌人面前,跳下了悬崖......那一刻,天浪的心也跟着坠了下去......
烟花三月的扬州,恢复了些许生机的瘦西湖美景,映衬在碧空万里之下。
当年的繁花被埋葬成一片又一片的荒塚。
走在这样的扬州城中,瘦西湖上的歌舞光影如昨,那些妓子楼船破败的停靠在凄凉处。
陈友龙、王进才、王允才等人在一条废弃的楼船上摆好了酒席,准备在这湖光山色之中为清军的再次遁去小小的庆祝一下。
对於史长歌被逼跳崖,天浪没有对将军们过多苛责,他只苛责他自己,唯一被追责的是吴霁。
连日来,扬州派出许多兵马在梅岭脚下寻找史长歌的下落,然而都找到。
陈友龙等人以为史长歌的失踪对於皇上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吴霁因公报私仇贻误军机被砍了头,对他们也没什么损失。
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陈友龙於是积极找借口,以庆祝清军败退为名,犒赏有功将士,天浪倒也很给面子。
宴席过半,天浪正式以皇帝的身份出现,该封赏的封赏,尤其是郑成功,因郑家军的水陆军在汉阳和南直隶战场的贡献,被敕封为延平郡王。
这算是天浪打破了自封刘文秀为蜀王以后不再封异姓王的原则。
封赏还是要的,天浪却没有想要庆祝的心情,祭奠的酒撒向了湖中,心中缅怀的是那些阵亡将士,祈祷的是史长歌还能生还。
天浪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酒宴散去了,唯有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时,他才露出了一次笑容。
淮阳之战战败了,陈友龙等人自然没有脸面邀功,将史长歌作为弃子,虽然算不上违背了什么天条,可於感情来说,天浪是难以释怀的。
不苛责,不代表还要陪上笑脸。
“圣上,此战我军以两倍的兵力,背靠坚城应战,却险些落得个惨败,而后又让建奴大摇大摆的走掉了,臣真的是有些想不通!”
王进才是第一个打破沉寂的将领,他也是史长歌被围时,第一个要出求出兵支援的,这一点锦衣卫给过天浪汇报。
王进才想要为这场会战的战败找到一个原因,亦或说他对陈友龙的指挥和个人性格不太满意。
天浪想了片刻,要知道这样的原因真的是不太好总结的,但是作为大明的掌舵人,天浪必须为国家的过去和未来做出一番总结,他有义务回答臣下心中的疑惑,至於王进才想要恶心陈友龙的心思,天浪便不置可否了。
“朕自登基以来,面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再记忆起昔日大明的强盛,也总是想不通。
但是回忆过去只是一种慰借人心的方式,朕和你们,还有我们的大明终归要面对这个现实。
我们要做的更应该是在现实中求生,在未来中找到一条让大明重新崛起的道路。”
没有顺着王进才的话外音,批判陈友龙,毕竟陈友龙是在天浪最最无助,被孔有德和刘承胤欺负成狗的时候也没有虽上官一起背弃大明,而是选择挺身而出。
见天浪只讲些高大全的道理,陈友龙低这头,悄悄撇来一抹感激的神色。
也许那神情也有惭愧,不过天浪像是没看见,他继续说着:
“多年来,朕一直在认真的分析着清军自打入关以来对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南明弘光朝、隆武朝、鲁王还有对我们的数次南侵的所有相关战役战略的用兵部署。
最后朕总结出了一个关於清军作战的主要习惯和方式,这个习惯几乎同当年成吉思汗灭金的方式如出一辙。
他们把己方处於人数上劣势的主力部队缩成拳头藏在背后,然后用汉军作为偏师向对手的防守薄弱区域实施扫荡,或迫使对手龟缩到重要城市或必争之地去防守、或迫使对手主动出击寻找他们决战。”
(本章完)